English

知识经济与人文社会科学

1998-12-30 来源:光明日报 石亚军 我有话说

当21世纪进入倒计时时,人类叩响了知识经济的大门。如何增强人们对于新时代的适应性,更加有效地驾驭并改造自然和社会,是我们对知识经济取什么态度的实质。在工业经济时代,由于忽视人文社会科学,人类在寻求生存和发展时吃了不少苦头。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需要解决的更为复杂的各种问题,我们再也不能把这些遗憾带到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技术科学,是连接在知识经济这根钢轴上的两个车轮,离开谁,知识经济都会失去平衡。

知识经济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巨大发展和支持,虽然广泛认识到这一点需要有一个过程,但是,作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知识经济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决定的。

直观地判断,知识经济的特征凸现的是自然科学技术的要素。诸如“科学技术核心化、生产隐性化、决策知识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生产资料与劳动一体化、经济发展持续化”等等特征,无一不是表征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理性和能力。然而,如果我们稍稍往现象的深处看一看,就不难发现,在人类和自然界都相互打上了对方烙印的今天,任何一种孤立性和单一性都是不存在的,隐藏在自然科学技术要素背后,对知识经济起着支撑作用的还有别的科学的力量。

告别工业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决定性因素的形成和其作用的实现,关键并不取决于知识本身,却是取决于知识的创造、加工和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可置疑地在知识经济时代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还必须看到,知识经济时代不仅意味着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发展,也意味着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断完善,意味着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精神文明更加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更加广泛。在这个时代,知识本身也好,知识的生产、分配也好,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也好,由这些方面导致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好,毫无疑问蕴含着深刻的思辨、价值、伦理、法理、文理、以及社会规范等等人文精神和社会科学内涵。这就使我们至少明确了两个问题:其一,单单有自然科学技术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知识经济对知识的需要。对于发展知识经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双峰并峙,分别发挥着解决不同问题,并在许多方面,还共同发挥着解决同一问题的重要作用,相互不可取代。其二,单单有自然科学技术的知识,远远不能很好地实现自然科学知识的创造和应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之外”(《爱因斯坦文集》,中文版,第三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古今中外,所有卓越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一定也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这是不需要证明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创新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个时代里,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要素、内容、方式和手段将日新月异,并且,创新的节奏更快,力度更大。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无疑是各种创新的焦点,有了这些创新,人类才会更加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创造生存和发展的优良的环境、条件和手段。然而,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必须通过人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而起着制约作用的是观念、体制、制度、规范的创新,其中,观念的创新是源头和先导。观念是思维品质的形态,观念的创新是由人文社会科学为底蕴支撑和牵引的。一个人只有具备较为雄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才会具备集独立性、深刻性、广泛性、全面性、开放性、灵活性、敏锐性和逻辑性为一体的优良的思维品质,才有可能在了解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法律和各种社会文化的基础上,机敏透彻地把握本质,眼界开阔地综揽新生事物,高瞻远瞩地预见未来。

与以往不同,知识经济更加突出的体现为以保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的平衡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系统、要素、环境的整体优化的意义在此显得更为重要。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涉及未来社会各种生态平衡的问题,都不是单一领域或单一学科的问题,“科学、技术、社会”构成了这些问题三位一体的内涵。解决这些问题,无一不要依据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边缘科学、交叉科学等多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技能。比如,困惑人类的环境问题,起先人们认为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以后又进一步认识到同时是一个经济问题,现在终于更深刻地认识到实际上也是伦理、法律、观念等问题,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在探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时,都在大力实施理工文即STS(科学、技术、社会)相互渗透,有机整合的改革措施,这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的发展进一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时代,在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先进的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条件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便成为必然和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包含了多学科内涵的哲学命题,除了生理和心理健康,还有体现人高度适应自然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力的精神发展。完整的精神世界,包括人在处理主观与客观关系中形成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三者素质和能力的统一,缺一不可。无论是这三者本身,还是它们的统一,都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的塑造、培养和熏陶。在谈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专业教育的局限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当前,我国在运筹面向21世纪的教育发展战略时,明确提出了加强各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改革任务,并在大中学校全面启动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改革措施。大家都很清楚,这一改革标示着一种极强的针对性,这就是诏告全社会,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精神世界,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